毛片免费在线观看_a4yy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欧洲男同同志videos_操老师视频

徽茶文化

3062

2017-01-12
徽州茶人小傳:汪子賢

    汪子賢(? 1922),字述祖,號林甫;徽州休寧石田人。汪子賢是光緒二十年(1894)恩科進士,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;授官吏部主事,在文選司行走;然時運不濟,大清王朝岌岌可危,前途無望,故于辛亥革命后返鄉。汪子賢工詩且文采斐然,在京城享有一定聲譽;其《姍姍》、《楊花》兩曲,風靡一時,有《余園詩稿》、《汪氏墓圖題辭》傳世。

    汪子賢寫了很多竹枝詞,敘述的也多是北京風情,主要是記述了清代北京茶館的民風民俗;尤其是關于茶棚、茶園景況的記錄,無疑是為后人研究清代的茶館、茶文化提供了翔實的歷史資料……。汪子賢《北京雜詠》之一曰:“工藝局前人賣花,涼棚四座品新茶。茶余買得花歸去,一路迎風香到家”。汪子賢的這首竹枝詞講述的是工藝局市場上花市、茶攤應運而生且買賣興隆的情景,而品茶、賞花也是當時北京人閑暇時的一種時髦;二十世紀初,各種官府工場日漸衰落,出現了一批別具新意的經濟機構——官辦工藝局;倡辦工藝局曾經是清政府標榜實行“新政”的一個重要內容,在許多地方都曾興師動眾地搞過一番,只是各地名稱各異,有習藝所、傳習所等名稱;規模較大的則是農工商部北京工藝局、北洋工藝局等。

    “無遮會里競時新,忉利華廢現稚身。游興未闌閑斗茗,大家齊上上林春?!遍e時品茶,約友斗茗的汪子賢常常光顧“上林春”茶棚,這原是一所季節性茶館,除了在定期的廟會臨時設立大茶棚以外,有時也在季節性游覽場所設立茶棚;當工藝局雜羅百貨,縱人游覽時,“上林春”茶棚也是生意興隆。汪子賢詩中的“上林春”茶棚后來漸變為知名的茶館。汪子賢的竹枝詞還有“左男右女座分明,演劇新添義務名。短短闌干三尺隔,若逢青鳥莫叮嚀”。這里講述的是東安市場茶園的風情,尤其是竹枝詞中所說的“丹桂、吉祥”茶園,作者在詞后還特別自注說:“丹桂、吉祥各茶園。都中戲園向無女座,自文明戲園因皖粵賑捐,創名義務,各梨園繼之,維士與女咸往觀矣。汪子賢說戲園向無女賓,因賑捐義演始開男女同觀文明戲文漸;但是,仍男左女右而分隔。清代戲曲繁盛,茶館與戲園同為民眾常去的地方,好事者將其合而為一。其實,宋元之時已有戲曲藝人在酒樓、茶肆中做場,及至清代才開始在茶館內專設戲臺;久而久之,茶園、戲園,二園合一。所以有人說,“戲曲是茶汁澆灌起來的一門藝術”。“不供匕箸用刀叉,世界創新到酒家。短窄衣衫呼崽子,咖啡一盞進新茶?!蓖糇淤t這里記述的是酒家情形,當時已開設咖啡酒吧,服務人員皆稱細崽;而“咖啡一盞進新茶”在當時來說也可謂是創新了……。“赤日炎炎對茗爐,御車夫役牧豬奴??祁^跣足棚邊坐,大扇芭蕉聽說書?!边@首竹枝詞則是詠嘆茶棚內設置的說書攤,其聽者多為販夫走卒,貧苦百姓;然汪子賢的一句“大扇芭蕉聽說書”,可謂是曲盡其妙。

    汪子賢出生茶鄉也喜歡飲茶,返回故鄉后,他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對粗茶淡飯之日常生活的滿足;“兒輩能添樂趣長,尋源特致谷簾湯。幽花始放逢佳茗,同領秋堂一味涼。”
Copyright 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.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7936號-1   技術支持:黃山智慧城市科技